市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一都五城”的宏伟蓝图。打造和谐幸福之城就要基本实现就业充分、收入增加、保障完善、安全稳定的高品质生活,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保障更加充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健全完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连着民心,能够聚焦民生、服务民生的城市才有温度,有吸引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高使命,坚持投入只增不减、力度只强不弱、质量只高不低,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兜住民生底线、打牢民生基础、提高民生质量、守护民生安全,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姓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构建幸福之城,要兜住民生底线。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应保尽保,做好困难职工、困难家庭、低收入人群的参保帮扶。稳妥实施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扩大低保金发放范围,织牢民生保障网。同时,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工作,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构建幸福之城,要打牢民生基础。坚持就业优先,常态化精准化推进“五送”活动,加大对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托育服务体系,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妥善解决“烂尾楼”问题,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构建幸福之城,要提高民生质量。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认真做好“双减”工作,支持黑龙江工业学院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支持黑龙江技师学院提档升级。推进健康鸡西建设,健全重大疾病防控救治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持续开展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文艺精品创作等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让人民享有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构建幸福之城,还要守护民生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平安鸡西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是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立足鸡西实际,按照既定思路,制定科学的专项计划,明确推进目标、路径、方法和措施,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好落实,努力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鸡西”。
鸡西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