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谁知盘中餐春种一粒稻鸡西融媒中心
TUhjnbcbe - 2024/6/27 1:06:00
节段性白癜风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928/5730285.html

央广网绥化8月24日消息(记者乔仁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一捧捧稻谷,一畦畦蔬菜,化作餐桌上的佳肴、成为舌尖上的美味,我们可曾想过,春寒料峭中的播种、暑热如蒸时的劳作?面对“每年浪费粮食万吨”“每人每餐浪费93克”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可还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传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谁知盘中餐》,8月24日推出《春种一粒稻》,跟随记者的报道,解秘黑龙江寒地黑土上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东经度,北纬46度,松嫩平原

黑龙江省绥化市稻香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稻田

8月19日凌晨五点,晨曦微露,只有13度,感觉有点冷。昨晚一场雨,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会利心里很不踏实。他披着外套,扛起铁锹,顶着薄雾,来到呼兰河边的千亩稻田。我要跟着他查看田里病虫害和排水情况。丁会利说:“这就是二化螟的幼虫,卵产到稻株后,幼虫就会嗑到芯里,整株的水稻就给掐断了。”

凌晨5点丁会利扛起铁锹来到呼兰河边的千亩稻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乔仁慧摄)

老丁随手拔出一株稻穗,掰开稻茎给我看。丁会利说:“整个这一个穗受到虫子的侵害,就死掉了,就扔了,太可惜了。这个属于穗茎瘟,所以说病害虫害,时刻都危害水稻的生长。”

丁会利在田里发现被病害侵袭的稻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乔仁慧摄)

此刻地里忙着的还有农业技术人员和合作社的村民。丁会利和绥化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孙博商量起怎么防治病虫。孙博说:“现在主要是防稻瘟病阶段,特别穗茎瘟,发现了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是组织大范围航化作业,防止大面积的穗茎瘟。经常到田间看一看,还得农民自己也多关心关心。发现了及时跟我们联系。”

跟技术人员商量完怎么防病虫,老丁转身拿起铁锹一边开挖田梗,一边招呼村民一起干。

丁会利:昨晚下雨了,这水都得放了。早上我转一圈了,有的水下多了,往出排排。

农民:今早上冷啊,有点儿冻手都。

丁会利:天气预报这两天低温,马上又会上来点儿,问题不太大,这个池子排排。

在田埂上排水的时候,老丁和村民都小心翼翼地,生怕碰倒一株稻秧,碰掉一粒稻。之前一场突出其来的冰雹让老丁心有余悸,如今水稻虽然到了成熟期,他仍不敢大意。丁会利说:“最怕自然灾害,无法抗拒,种在地上收到天上,天气不好,能采取预防措施非常少。有一年布拉万台风。前期长势非常好,刮了一场大风,水稻全刮趴下了,损失特别大收割丢粮丢得多,收不起来,心里特别不得劲,特别心疼。”

水稻长势喜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乔仁慧摄)

忙了快两个小时,天开始放晴了,太阳也出来了,微风轻拂,金黄色的稻秧随风起伏,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长满了稻粒的稻秧羞答答地低了头。我看到老丁眉眼间的笑意。

丁会利:太阳出来就暖和,刚才还打哆嗦呢,现在就热了。

农民:差两度吧。

丁会利和村民一起探讨水稻的技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乔仁慧摄)

老丁说,象今早这样在田间的忙忙碌碌,农民们从每年3月就开始了。虽然现在生产技术先进了,也机械化了,但为了赶上农时,农民们依旧要从整地、育秧、浇田、插秧再到田间管理、防病虫害忙到9月份颗粒归仓。丁会利告诉记者:“春耕前,冰雪融化,土化到十公分就开始干活了。从育苗开始,做好保温,芽露出来了,防止高温,就得喷水了,得防病,注意土壤pH值,要精心,温度湿度,一直呵护。最忙的时候,插秧整地,吃饭都在地里吃,五月份前后接近一个月吧,凌晨二、三点终到晚上九点多钟,回去睡几个小时,再接着干,主要插秧就那个时期。”

夜里下了雨,老丁一早就到地里给稻田排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乔仁慧摄)

老丁的妻子李春凤跟着丈夫一起在农田忙碌着过了大半辈子,回忆起五月插秧情景,李春凤说,之前没有机械化设备更辛苦。

李春凤:那时候没有机器、手套、靴子,就是光脚下水的时候还有冰碴呢,特别冷,插秧的时候冻,风再吹手上都是口子,回家往炕沿上一坐,一下就蹦起来了,疼啊。

丁会利:那时候插秧都穿上棉袄,下多大雨都得插,那时候是真遭罪。

李春凤:种地就这样、天天精管天天看、比孩子都重要、孩子大了不用管、地不行,必须得照顾好,你哄弄它一时,它哄弄你一年呢。一年就指这点儿地呢,农民都这样。

丁会利:我们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看着庄稼一天天成熟,看到秋收前的希望了,心里有这种感觉丰收的喜悦。

老丁告诉记者,如果这一个月天气适宜,即将迎来丰收(央广网发洪仁伟摄)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试验田

如果说一粒米从育苗、播种到收获的“今生”来之不易,那么它的“前世:——选种,重重闯关的经历也同样步步维艰。

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的试验田里,黑龙江省水稻推广体系首席专家聂守军说优中选优,是选种的首要原则。他告诉我,今年审定通过了个品种,但最终只有几个被实际投放。聂守军说:“实际上生产的用量可能就这几个。在实验地你感觉挺好,小面积示范挺好,一拿到大面积的可能就是有什么弊病就出来了。不抗倒伏了,不抗病、耐冷差了,产量低了,或者品质不行。”

聂守军指着地里的水稻打了比喻,一个成熟的水稻品种就像孩子从小考大学一样,要经过10到12年的考验,最终能胜出被大面积推广的,得来不易。聂守军说:“这块就是杂交完套上袋,这个品种某一性状有缺陷,找个好的做杂交,进行改良,这是第一步,也就是相当于还没上幼儿班呢,结完粒明年我就种在地里,接着往下种二代三代五代六代开始基本稳定,去稻瘟病比较重的地方进行异地鉴定、差不多了再参加省里1年评区实验,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这个做完得最快12年,有可能成个品种。”

黑龙江省绥化市稻香村米业有限公司

一粒稻米经历层层选拔走完“前世”,带着优良基因被种到土地中,开始了“今世”生长。

黑龙江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眼下万亩水稻进入成熟期,长势喜人,再过一个月,迎来收获。稻米即将丰收,加工厂也将要开足马力工作了。

走进加工车间,耳边机器轰鸣,一袋袋大米在传送带上往来,工作人员刘金平指着一台台设备告诉我,稻米加工关键要做好质量把控。刘金平说:“从这台设备上来粮食,原料里面有一些杂质筛出去,这台设备是往外捡石头的。这个叫扒皮机。它就脱壳,把这个壳扒去了之后,就上到这台设备,通过这套设备就把它分开了,好的就往下一道工序不好的那就刷底下去了……”

从稻子到大米要经历多种设备十几道工序,现代化的机械运作让稻米加工变得更高效。短短一个多小时,微黄色的谷粒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

嘉禾米业门店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打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乔仁慧摄)

黑龙江的大米口感好,品质佳,一直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在嘉禾米业的销售门店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打包。经理牛薇媛说:“每天平平常常多单吧,5公斤为主,在南方受欢迎。接定单生产的,日期都比较新鲜。平均每天多吨的加工量。今年水稻长势非常好,预计9月15日新粮上市,中秋节前南方的消费者就能吃到新粮了。”

 

几天实地采访中,我追寻着一粒稻米选种、育苗、插秧、生长、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我从事农业报道很多年,但每次看到农民田间劳作时的辛苦、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抗争;科技人员育种、选种时的精益求精,都会为他们感动。

一粒稻米的“前世今生”,留下无数人的辛劳。一碗香喷喷的米饭端上餐桌,一天的劳累能在米香中飘散。好好吃饭,珍惜每一粒稻谷,如同珍惜生活的每一刻。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知盘中餐春种一粒稻鸡西融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