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鸡西市鸡冠区发展设施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TUhjnbcbe - 2024/9/1 17:54:00


  本网讯(王丽君那月夏喜彬穆闻阳)近年来,鸡西市鸡冠区立足区位和地缘优势,加大农业设施投入,通过土地托管和新建合作社等措施,优化配置资源,为产业兴旺提速。


  去年底,伴随着高铁开通,在鸡冠区西郊乡三合村高铁连接线旁的山坡上,悄然出现一大片温室大棚。今年元宵节,记者来到这里,发现大棚里的草莓已经结果,村民李志坚正和妻子清理草莓的匍匐蔓,浇水、护秧,忙个不停。李志坚告诉记者,这片山坡目前建了36个大棚,有两个大棚在试生产,种的都是草莓,就为了做试验,看看土壤、种苗、温湿度合不合适。原来大棚的高度最高才2.5米,现在可达5米,空间和保温效果特别好,像过去还要烧炉子升温,如今基本不用了。


  三合村这批新建大棚还有个名字叫“四季棚”,就是一年四季仅有二十几天不能生产。冬季室外满天飞雪,室内温暖如春,如果生产叶菜,至少有六七茬的产出。鸡冠区对这两类温室进行规划,叶菜、果菜分开布局,有着更长远的考虑。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冰告诉记者,目前这片山坡是我们建设高效节能温室的集成片区,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建设起这部分大棚。区政府从建设近郊区绿色观光旅游精品农业考虑,把它建在高铁线旁,有利于发展观光采摘农业,也可以带动近郊农民就业增收。


  鸡冠区西郊乡有6个行政村,因为毗邻市核心区,发展蔬菜生产一直是这个乡的主导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和采煤沉陷等影响,原来亩棚室生产的环境发生改变,于是区委、区政府动员大家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西郊村一组飞地种植的模式应运而生,年,有着三十多年蔬菜种植技术的37户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众筹入股万元,在三合村租地,建立合作社,修建20栋温室大棚,实行飞地种植,发展棚室生产。


  徐可远就是飞地种植的倡导者和执行人。他告诉记者,仲兴村有着几十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大家不甘心手艺废掉,就以村民入股形式,把土地从村民手里转包过来,打破原来种玉米大豆这些主粮模式,建成这些高标准棚室,一是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二是蔬菜经济效益比较高,进一步提高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仲兴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孙伟谦刚刚清理完大棚上的积雪,又来到1月2日种植的香葱大棚,和社员们一起清理变黄的葱叶。他是众筹合作社社员,不仅每年拿分红,平时在大棚基地干活还有工资。他告诉记者,春天叶菜价格都比较高,香葱和水萝卜每斤都能卖到六七元钱。这里冬天不怎么冻,也不用取暖,成本低,种菜效益高,村民都认可。而且上这里干活,还都给开资,一天元。我们入股三年了,收入挺好。


  三合村有耕地约亩,多为坡耕地,村民地块分散,很难规模经营,发展设施农业更是不敢想,三合村“两委”在鸡冠区委、区政府引导下,动员村民流转出成片土地,使得大面积的高效节能温室落户三合村,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采访中正赶上三合村组织有关人员对拟建的20栋蔬菜大棚勘察选址,村党支部书记赵冬峰告诉记者:“我们现有两块设施农业地,高铁连接线那块地是亩,涉及村民28户;仲兴合作社这块地是60亩,涉及到农户14户,都是村“两委”班子做村民工作谈下来的。如果种玉米大豆每亩地收入应该在元到元之间,通过我们和仲兴合作社协调,种植果菜每亩地租金是元,比种植玉米大豆的收入还要高,村民们都非常支持,都想往这方面发展。我们现在又引进一个平方米的棚室,就有村民主动来找我们谈,棚室建成能不能包给我们,我们也种植高效作物,增加收入。”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鸡冠区规划新增棚室67栋,蔬菜种植达到1万亩,推广“飞地种植”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又好又快发展。(来源:鸡西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鸡西市鸡冠区发展设施农业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