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危险物品管理每日推送7
TUhjnbcbe - 2020/6/1 6:25:00
_

危险物品管理

_

第四章第4节

1、爆炸热、燃烧热及反应热的推算

推算反应热,最简单的方法是令物质在充足的氧气及高温下完全燃烧。

反应热是反应前物质的生成热(由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生成该物质时所必需的热量)和反应后所生成物质的生成热之差。如果能知道1g反应物能生成多少生成物,那么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求出反应热。但只有在生成完全燃烧的产物时,其热量的计算值才与实测值完全相符。

下面以几种常用物质的反应热计算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硝基甲烷的爆热

甲烷的燃烧热

四氯化碳与钠的反应热

燃烧或爆炸那样的高温反应与在~℃下的低温热分解,反应热往往是不同的。较低温度下的分级可以采用带有密封池的差示扫描量热计(SC-DSC)进行测量。

、反应生成物的推算

(1)简单的反应生成物推算

这种方法是首先假定反应生成物,进一步再假定其生成顺序。例如,对于C、H、O、N化合物来说,生成物的顺序为N、HO和CO,剩余的为C、H或O。

()产生最大分解热的生成物

首先假定几个生成物,然后将其组合,选择分解热最大的一组生成物,就可以获得与“简单生成物推算”方法相似的结果。

(3)通过平衡计算预测生成物

迅速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通过平衡计算可以求出最终温度(绝热反应温度),平衡生成物的组分、平衡压力等。

3、生成热的实值及推算

(1)气相生成热的加成法则

1Benson规则指出,化合物气相的生成热与键或基团之间有良好的加成性;

例如,在5℃、气相1atm下,硝酸甲酯的生成焓(△Hf)可按下面方法求出。硝酸甲酯(CH30N0)可用以下各键之和表示:

3[C—H]+[C—O]+[O—(NO)]

各键的值分别如下:

△Hfkcal/键

C-H

-3.83

C-O

-1.0

O-(NO)

-3.0

因此,△Hf(CH3ONO)=3×(-3.83)+(-1.0)+(-3.0)=-6.49kcal/mol

实测值是-9.1lkcal/mol,从预测的结果来看,推算误差约为0.kcal/g,

对同样的物质,生成热亦可用基团加成法则(二次加成法则)预测。

例如:

△Hfkcal/键

C-(O)(H)3

-10.08

O-(C)(NO)

-19.4

△Hf(CH3ONO)-[C-(O)(H)3]+[O-(C)(NO)]

=-10.08+(-19.4)=-9.48kcal/mol

()液体及固体的生成热的推测

由于预测危险性的时候,对所用的生成热数值的精确度要求并不那么严格,因此一般采用气态时的值;

由气态的生成热求液态或固态的生成热时,蒸发热和熔解热、相变热、比热容等是必不可少的数据。熔解热、相变热以及比热容可以很容易地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得。

4、爆炸危险性的预测

(1)预测爆炸危险性的程序CHETAH

①生成热的推算。

②计算最大分解热(△Hmax)。

③燃烧热(-△Hc)的计算。

④氧平衡(OxygenBalance,OB)的计算。

为了能用CHETAH判定爆炸危险性,应参照下述三个常用的判断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最大分解热的计算值:-△Hmax0.7kcal/g时,危险性大;-△Hmax0.3kcal/g时,危险性小;介于二者之间时,危险性居中。

第二个判别标准是使用燃烧热(-△Hmax)和最大分解热(-△Hmax)的差。这个差若是小于3.0kcal/g时,危险性大;若介于3.0~5.0kcal/g

之间时,危险性居中;若是大于5.0kcal/g时,则

可判定为危险性小。

第三个判别标准是用氧平衡。

()预测混合危险的程序REITP

计算原理:首先使指定的反应物分解成组成反应物的元素,然后计算各自的物质的量数;其次,按照预先规定的程序,确定预想的产物,并计算这些产物的数量;最后,将多余的元素作为单质,并分别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生成热总和,将二者之差作为该体系的反应热。

根据上述原理利用REITP程序确定生成物的步骤:

REITP还有以下五个功能:

①求单组分的分解热(爆能);

②求双组分体系的最大反应热以及给出最大反应热时的混合比(最优化计算);

③对于两组分以上的体系,求出指定混合比反应热;

④求出全部反应物以及生成物的氧平衡;

⑤三组分的反应热以及氧平衡可用三角坐标图表示。

第五章第1节、第节

1、有*品的分类

(1)有*品常按物理状态分为:

①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CO等。

②蒸气。指由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体。前者如苯蒸气、汞蒸气,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气。

③雾。指混悬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由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

④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其直径往往小于0.1μm。

⑤粉尘。指能较长时间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其直径多为0.1~10μm。

()有*品除按上述物理状态分类外,还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①按有*品的化学成分,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可分为:含硫气体、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卤素及卤化物、光化学产物、氰化物、铵化合物等。

有机*物可分为:烃类、含氧有机物、含硫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含氯有机物等。

②按有*品的类型,可分为原料类、成品类、废料类等。

③按有*品的生物致*作用分类,又可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损坏的器官或系统加以区分。

按其作用的性质可分为:刺激性(如氯气、氟化氢);窒息性(如氮气、一氧化碳);麻醉性(如乙醚);致热源性(如氧化锌);腐蚀性(如硫酸二甲酯);溶血性(如硝基苯、砷化氢);致敏性(如苯二胺);致癌性(如3,4一苯并芘);致突变性(如砷;致畸胎性等。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为:神经*性、血液*性、肝脏*性、肾脏*性、呼吸系统*性、全身性*性等。有的有*品主要具有一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或全身性的作用。

、有*品*性评价指标及分级

根据实验动物的死亡数与剂量或浓度对应值来作为评价指标。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LD或LC。表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

②LD50或LC50。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的50%死亡的剂量或浓度。这是将动物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的。

③MLD或MLC。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④LD0或LC0。表示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即不能引起实验动物死亡,全组染*,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分级

GHS将化学品的急性*性分为五级:

3、有*品侵入人体的途径

有*品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个,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在生产过程中,有*品最主要的是通过呼吸道侵入。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侵入的较少。当生产中发生意外事故时,有*品有可能直接冲入口腔。生活性中*则以消化道进人为主。

4、有*品对人体的危害

1)有*品对人体全身的危害

(1)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①窒息状态。

②呼吸道炎症。

③肺水肿。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①急性中*性脑病。

②中*性周围神经炎。

③神经衰弱症候群。

(3)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①白细胞数变化。

②血红蛋白变性。

③溶血性贫血。

(4)对泌尿系统的危害

(5)对循环系统的危害

(6)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①急性肠胃炎。②中*性肝炎。

)有*品对皮肤的危害

许多有*品直接刺激皮肤造成皮肤危害,有些有*品经口鼻吸人,也会引起皮肤病变。不同有*品对皮肤会产生不同的危害,常见的皮肤病症状有: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皲裂等。有些有*品还会引起皮肤附属器官及口腔黏膜的病变,如毛发脱落、甲沟炎、龈炎、口腔黏膜溃疡等。

3)有*品对眼部的危害

①接触性眼部损伤。

②中*所致眼部损伤。

4)工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①粉尘如铅、砷、农药等,能够经呼吸道进人体内而引起全身性中*;

②粉尘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咽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

③粉尘对人体有局部刺激作用,如皮肤干燥、皮炎、毛囊炎、眼病及功能减弱等病变;

④变态反应性,如大麻、锌烟、羽毛等物质;

⑤尘肺(又称肺尘埃沉着病),是指肺内存在吸人的粉尘,并与之起非肿瘤的组织反应、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按吸人粉尘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矽肺、矽酸盐肺、煤尘肺、金属沉着症、植物性尘肺和混合性尘肺。

5)有*品与致癌

现在已经被发现的工业致癌物质较多,如已被基本确认的致癌源有:砷、镍、铬酸盐、亚硝酸盐、石棉、3,4一苯并芘类多环芳烃、亚硝铵、蒽和菲的衍生物、芥子气、联苯胺、氯甲醚等。有些物质被怀疑有致癌作用或有潜在致癌作用。职业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呼吸道及膀胱,少见于肝、血液系统。

1
查看完整版本: 危险物品管理每日推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