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一起家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的事件,深深牵动着大家的心。10月13日,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
事件还原:
10月5日早上,李女士和丈夫张某以及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都吃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不喜欢这种口味没吃。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据了解,制作“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
(网络图
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
目前,8人抢救无效身亡。在哈尔滨医院治疗的李女士还在抢救中。
起初经公安机关对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有*物质,排除人为投*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曲霉素中*。
其实小编之前已经介绍过关于*曲霉素能够诱发肝癌报道,借此案件小编次想向大家再次介绍下*曲霉素,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避免误食导致严重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种左右的霉菌*素,大多数都是*力不强或者没有*性的。但其中的*曲霉*素是国际卫生组织定的一级致癌物,其*性和致癌性最强。
其滋生的温度为28-38℃
喜潮湿,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见
它能导致肝癌,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还有一些其他癌症的*素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1mg的*曲霉素就可以导致癌症发生
20mg的*曲霉素一次性摄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
其*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C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
却极易隐藏在砧板、筷子、发霉食物中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久泡的木耳
2、发苦的坚果
3、劣质的芝麻酱
4、变质的大米
5、发霉的玉米
6、放久了的花生
7、小作坊的自榨油
等都容易滋生*曲霉素。
如何远离*曲霉素?
高温能杀死*曲霉素吗?能,但*曲霉素要°C的高温才能杀死,水的沸点是°C,所以用水煮发霉的花生、玉米是很难杀死*曲霉素的。
连消*碗柜都不行,*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但是,这样做可以远离这个致命杀手!
1、丢掉霉变粮粒
2、吃到苦的坚果一定要吐掉
3、保持筷子、菜板干燥
4、尽量不要囤积食物
可是,就在大家都在以为是误食*曲霉素产生中*的时候,今早官方最新报道又来了,除了从玉米面粉中检测出*曲霉素,导致死亡的主因却是另一种名叫——米酵菌酸的致癌物质!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最新消息,鸡西食物中*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事件。
米酵菌酸(Bongkrekicacid,BA[1])是由椰*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的*素。食入该*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是引起中*的主要原因。
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药物,一旦中*,病死率高达40%-%。
借此案件我想告诉大家:不管是*曲霉*还是米酵菌酸都是隐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潜伏的杀手,我们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卫生,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重演。
最后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只要还有希望就不要放弃饮食安全不可忽视不要再让悲剧发生······秋冬季如何预防食物中*?
1、预防酵米面食物中*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一旦发现粉红、绿、*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
2、预防蘑菇食物中*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3、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
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素,需水焯至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应勤翻动,使其均匀受热,煸炒后应加适量水焖至熟透后食用;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4、预防诺如病*传播
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5、预防自酿葡萄酒中*
秋冬季大量葡萄上市,很多人喜欢自制葡萄酒,但自酿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尽量选择饮用正规商场出售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葡萄酒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肝友问题咨询(报告解读)请:
①
点击文章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