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文写作参阅
关于赴上海、宁波、南京、武汉学习考察城市基层*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按照部领导要求,2月27日至3月7日,我们组成考察组赴上海、宁波、南京、武汉4个城市,围绕加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建工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总体情况
考察组由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同志,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鸡西、伊春市及部分中心城区组织部门有关同志组成。本次学习考察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安排紧。考察日程安排非常紧凑,往返9天时间,共实地考察了街道、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圈园区、*员服务中心等50余个基层单位,与当地组织部门和街道、社区、基层单位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8个,并且每晚都组织集体研究讨论,对时间做到了充分利用。二是考察类型全。考察单位经过反复筛选,既有街道、社区等传统阵地,也有“两新”组织、产业园区、商圈楼宇等新兴领域;既有中心城区,也有城郊区和城镇化的农村社区;既有区域化共建共融典型,也有社企一体化典型,基本涵盖了城市基层*建工作的各个方面。三是收获启发大。4个城市都是中组部推荐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老典型,上海的体制机制创新,宁波的共建融合,南京的网格化精细管理服务,武汉的百步亭*建品牌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考察后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本次学习考察内容丰富、收获丰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进的思维理念,引领了城市*建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基层治理难度加大的新形势下,4个城市敢想敢试敢闯,探索出了一条以加强基层*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一是顺应城市发展,注重顶层设计。针对城市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基层治理架构不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不健全、基层治理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未雨绸缪,抢占先机,提早谋划,找准城市基层*建工作定位。比如,上海市委把城市基层*建作为年度市委1号课题,市委书记韩正同志任组长,牵头开展调研,亲自谋划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1+6”配套文件,对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联动实施了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市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建工作新路子。二是顺应业态变化,注重创新驱动。适应城市社会形态变化,在组织设置、载体设计等方面创新创造,灵活多样开展*建工作。比如,宁波市坚持以区域化*建为抓手,先后探索形成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片区统筹、商圈统筹等10种区域化*组织设置模式,并打造了红色故里、和美家园、活力商圈、锋领众创四条城市*建精品带,把分散在城市中的基层*组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实现了从“一片红”到“全面红”的拼图效应。百步亭社区结合社区居民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民俗节庆、群众健身、道德论坛、文明创建、亭台文化等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顺应基层需求,注重实效为本。坚持效率、效果并重,不摆架子、不走形式,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务实管用为根本,谋划和推进城市基层*建工作。比如,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希望社区邻里中心,以*员群众和辖区单位需求为导向,设计行*管理、*建服务、综治联勤、文体服务、事务受理等五大功能,为*员、社工、群众、驻区单位等提供服务平台,使*员群众各种需求不出社区都能够得到解决。
(二)创新的体制机制,夯实了城市*建的根基。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切身感到,上海把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引擎,根据问题倒逼解决措施,敢于做“大手术”,使城市基层*建展现出旺盛活力。一是健全三级联动体系。上海市把城市基层*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了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网络体系、制度体系,形成了配套的规定性文件,明确了城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的领导架构、职能定位、工作责任、重点任务、推进措施、考核制度、激励机制等,真正把三级*组织贯通起来、联动起来、捆在一起,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工作合力,使区委“一线指挥部”作用、街道*工委“龙头”作用、社区*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组织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动员更加有力、推动工作更为顺畅、服务群众更为有效的工作局面。二是做强街道*组织。上海市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以强化街道*工委职能作用为突破口,把管理服务力量下沉到基层,把街道社区做强做实,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取消了街道*工委招商引资任务,明确了加强*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等“八项职能”,赋予了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征得同意权、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重大决策和项目建议权等“五项权力”,并调整街道机构设置,从过去的“向上对口”转变为“向下对应”,在全市推行“6+2”模式,即:在街道统一设立**、社区*建等6个办公室,再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设立2个工作机构。同时,统一设立1—2个社区*建服务中心,由街道*工委负责管理,配备6至15名专职*群工作者,按照开放、集约、共享的原则,面向区域内所有*组织和*员群众开展服务,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三是强化基层基础保障。上海市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策向基层倾斜,制定社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把各个部门支持社区的*策、投向社区的资金、面向社区的项目整合起来、统筹使用。目前,每个社区每年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各不少于10万元。年,市级财*向区级转移支付资金较往年增加25.1亿元,其中社区管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3.3亿元,用于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
(三)灵活的方式方法,增添了城市*建的活力。4个城市高度重视服务型*组织建设,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搭建了*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平台。我们所走到的每个社区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味儿”和*组织在服务群众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一是通过*府购买服务,突出服务专业化。4个城市采取*府出资、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把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需求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给社区干部松了绑,使他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监督社会组织服务质量和走家入户收集社情民意上,实现了“小钱办大事”“小马拉大车”的效果。武汉市每年都举办社会组织大集,各个社区与社会组织直接见面洽谈、签订合同,利用*府投放的专项资金,把专业化服务引入社区。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宁波市白沙街道5号空间“日湖公益”*建联合体是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功能是根据社区需求,由*府出资立项,培育孵化各种社会组织,在*府、社区与社会组织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二是通过发展公益服务,突出服务个性化。4个城市以公共服务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支撑、以公益服务为补充,抓住专业服务团队、*员义工、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在社区建立起了多元化的服务网络,打造了白领驿站、老年餐厅进社区、青少年心理关爱、“四点半”课堂、微心愿市场化运作、*员服务群众红黑榜、在职*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报告”等一批*建服务品牌,不仅为*员和志愿者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搭建了平台,也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都能享受到针对性的服务。上海市虹桥街道虹储社区书记朱国萍创造了交换时间服务方式,让社区中的教师和文艺工作者到“四点半”课堂为学生提供课业和特长辅导服务,让从事家*的业主到他们家庭提供代做晚餐、房间清扫等服务,实现了各取所需,把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三是通过寓*建于服务,突出服务精准化。坚持“服务—融入—合作—管理”模式,驻区单位需要什么服务,街道社区*组织就提供什么服务,用服务敲开*建的门。宁波市北仑区大港社区服务对象全部是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社区干部采取“服务融化、感情融入、共建融合”三步工作法,进入企业开展*建工作先问“企业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服务?”,通过从服务做起,从企业难题解决起,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打开了*建工作局面,形成了10名社工服务10万企业职工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深度的整合融合,拓展了城市*建的内涵。4个城市注意打破传统*建工作模式,整合城区内所有*建资源,形成了城市大*建工作格局。一是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融合起来。打破互无隶属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的藩篱,推进*建、工作、感情融合,建立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南京市仙林街道实施网格化、社会化、法治化、精细化、群众化、信息化“六化”融合,有效整合辖区内的12所高校,实现了区域*建联动、精神文明联建、平安法治联创、群众工作联做、民生保障联帮、流动人口联管、城市管理联抓、公共安全联防、科教人才联享、发展平台联办“十联”齐发的良好互动局面。二是*组织与各类基层自治组织融合起来。4个城市普遍推行*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委会交叉任职,把*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把*建工作渗透、融入到街道社区工作的全过程。上海市新华街道建立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协助各居民区*总支在业委会组建和换届选举中把好人选关、程序关、议事关,为小区业委会成员和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相关法律、财务等专业知识培训,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因物业管理而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以物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为依据,有序、理性地维护业主的合法权利。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建立了“三方联动、四级服务”体系,理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者的关系,整合三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为居民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关爱服务、公共服务、物业服务、志愿服务。三是城市*建与互联网融合起来。借助互联网数据大平台建立多样化的“互通”体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