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东北幅员辽阔,美食也不胜数,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十个具有东北特色的地方美食。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锅包肉。
锅包肉(英文名:DoubleCookedPorkSlices),原名锅爆肉,是一道东北菜,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成菜后,色泽金*,口味酸甜。
锅包肉
锅包肉是为适应外宾口味,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清朝,旗人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音)门下。年,郑兴文到哈尔滨滨江道衙门,当上官厨,给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吃饭都要点这道菜。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演变成为“锅包肉”。
2.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现为哈尔滨一绝。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五斤重,味道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
大列巴是哈尔滨特产。大列巴之名,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作家秦牧当年来哈尔滨有句“面包像锅盖”的比喻,说的就是秋林大列巴面包。它的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在手里沉甸甸的,所以一般从哈尔滨带这特产礼物送人可是礼重情义更重的。
大列巴
大列巴(大面包)是俄国人传统的主食。俄罗斯每个农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各个家庭到面包炉定期烤面包。平时只在家里吃储存的面包,因此面包制作的特别大,吃时切下一片。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有的技艺和风俗。年俄国人在中国修建中东铁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人大量涌进哈尔滨。为满足他们传统的衣食住行需要,年俄国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开办秋林洋行哈尔滨分行,并设立面包等食品作坊,专门生产俄国人喜欢的大列巴等传统食品。这就是哈尔滨秋林食品厂的前身。
这种大面包香味浓郁,口味微酸,比较适宜储存。圆形,直径可达33厘米,四五斤重。初期,技艺主要掌握在俄国技师手里,在哈尔滨传承了两代。年由中国*府接收,俄罗斯师傅手把手地把面包制作工艺教给了中国师傅,沈宝聚、王占先是华人第一代技师。至今,在哈尔滨人手中又传承了三代。目前,哈尔滨秋林食品厂生产的大面包一直沿用的传统手工工艺和设备。曾经有俄罗斯食品加工人士来哈尔滨参观了大面包制作工艺后,非常感慨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地域性饮食文化,并说:“这项传统工艺在俄罗斯很多地方已经失传了。”经过百年的沉淀,这一食品已与中国饮食文化相结合,成为哈尔滨一绝。
3.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红肠,原产于东欧的立陶宛。中东铁路修建后,外国人大量进入哈尔滨,也将红肠工艺带到了哈尔滨。
这种灌肠传到哈尔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为肠的外表呈枣红色,所以被哈尔滨人称之为红肠。生产红肠用的主要原料有肉、肠衣(动物肠衣,以猪或牛的小肠肠衣为最佳)、淀粉(马铃薯淀粉最佳),大蒜,盐和硝等。其中有一半是瘦猪肉,大约三分之一的肥猪肉,有的也加瘦牛肉,其余为淀粉和调料。
哈尔滨红肠
红肠,原产于东欧立陶宛,后广为传播至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属中温风干肠类型。由于该国濒临波罗地海,气候湿润,不便于风干,且森林资源丰富,为加速该产品的风干,当地用木屑熏烤。木材燃烧过程产成一种富含羰基(C=0)的混合气体,可大量杀伤微生物,大大延长了其保质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具有熏烤的芳香之味的特色香肠。该民族家家有壁炉,饮食面包、香肠为自食自烤。
哈尔滨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在年由一个叫做“爱金宾斯”的技师传到中国,最早生产红肠的企业是“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哈肉联”。
4.酱骨。
酱骨头算是东北的一道传统名菜。根据主料的不同有酱脊骨,酱排骨,和酱棒骨。这几种原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得起长时间的炖煮而肉质不会发柴、发死。其中又因为猪脊骨经炖煮后口感最为软糯,啃起来也更有乐趣而最受欢迎。
酱骨
猪骨熬成的骨头汤不仅味道鲜美且有着多方面的养生功效。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奶粉,其中铁、钠等远远高于鲜肉,钙的含量更是远非其他食物所能比。多喝骨头汤可减缓衰老。因为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髓制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会衰退,如果能从饮食中不断摄取骨髓所含的类黏朊,则骨髓生产血细胞的功能就可以得到加强,从而达到减缓衰老的目的。因而,老年人经常食用骨头汤,不仅可有效地遏制骨髓衰老,还可防治骨质疏松症。
5.猪肉炖粉条。
猪肉炖粉条是整个东北的招牌菜之一,富有特色的东北地区风味菜肴,深受南北方人的喜爱。猪肉炖粉条是“东北四大炖”的第一炖。由于东北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加之虽然都是东北范围亦有地域区别,故而每家每户根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及对不同食材的爱好及添加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做法及叫法。
猪肉炖粉条
猪肉炖粉条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发源于四川,相传,在唐朝期间薛仁贵非常喜欢四川菜,薛仁贵被*府发配到东北后,他也把四川菜带来东北,并根据当地的风格将其发展成了东北菜系:东北菜-东北菜包括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的菜肴。它亦是我国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菜肴,自古就闻名全国,深受南北方人的喜爱。
6.杀猪菜。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在东北许多地方常年开设杀猪菜,形成东北饮食一大特色。地道的“杀猪菜”,是由多种菜品组合成的系列菜的总称。
“杀猪菜”在保持原风味的同时,其制法已经有了改进,口味丰富,几乎把猪身上所有部位都做成了菜。猪骨、头肉、手撕肉、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白肉还有“灯笼挂(全套猪下水)”。
杀猪菜
另外真正讲究的菜馆都选取农村用粮食、猪草圈养而形成的“笨猪”,这种猪才有最纯正的天然肉香。
而“杀猪菜”里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以下几味——
蒜泥白肉:大块的猪肉烀熟后切成大片,蘸着盐面或蒜酱吃,解腻增味,最是原汁原味的鲜香。
蒜泥护心肉:就是猪心脏和肝脏之间的那部分肉,口感筋道,同样要蘸蒜酱吃才好。
柴骨肉也作拆骨肉:是从大骨头上剔下来的纯瘦肉。说“拆”,是指大块的瘦肉要用手撕开;说“柴”,是因为这肉烀熟后肉丝分明卖相好看。蘸料由酱油、醋、辣椒油、蒜泥、芥末、腐乳、麻酱等调制而成。
酸菜炖白肉血肠:酸菜要用东北长白菜靠自然发酵变酸渍成,色泽微*透亮儿;白肉是带皮的大片儿五花肉;血肠做起来要用新鲜的猪血,加入葱花、盐等料调味后灌入肠衣,煮时掌锅的要拿根长针,不时地在血肠在扎一下,待到针眼不冒血时立即出锅才能保证血肠的鲜嫩。这三味共入一锅咕嘟咕嘟的炖出来,猪肉中的肥油已经被酸菜拿净。
7.烤冷面。
烤冷面,是一道黑龙江常见的地方特色菜肴。发源地为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连珠山镇,油炸烤冷面制作方法简单,可以用鸡蛋,香肠等辅助材料,主要由酱料作为调味剂。
烤冷面
烤冷面的兴起于年前后,相传是位于密山市连珠山镇各学校门口,有碳烤、铁板烤和油炸三种,味道各有差异。目前主要流行铁板和油炸。烤冷面的成本低,味道极棒。所用冷面早期为普通冷面,后期使用特制冷面(比平常市面常见的冷面要薄、软,且加工后不需要经过晾晒的过程),柔软,可直接食用。
烤冷面起初不叫烤冷面,叫钢丝面。源于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连珠山镇牡丹江管局子弟校门口一摊位,摊主本打算买来冷面自己晚上回去吃的,数量很少只有几张,结果在学生的要求下就下了油锅炸,冷面板比较厚,本以为炸出来的面会又硬有脆,结果恰恰相反,炸出来以后刷上辣酱,又松又软,而且吃的时候丝丝分明。故名钢丝面,几张冷面板第一天数分钟内便抢购一空。第二天门口的小摊便纷纷效仿,由于小贩不只是油锅,还有铁板炭烤等。于是便有了铁板,碳烤,油炸等做法的钢丝面。几年后,油炸面失宠,铁板烤冷面销量远大于油炸,所以各类商贩不断的推陈出新,不光是单独的加工冷面板,出现了冷面夹葱花香菜洋葱调味,又有了夹肉馅,夹肠,加鸡蛋等。现在烤冷面已经火遍全国的大江南北,是东北极具特色的美食。
8.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通常是用干蘑菇、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榛蘑可以衬托出鸡肉的鲜香,粉条滑爽而绵实。
小鸡炖蘑菇鸡肉鲜嫩,营养价值也很高。小鸡炖蘑菇据说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带到东北的,具体的起源已不可考(误)。满族八大碗中最经典的一道名菜:小鸡炖蘑菇,起源满族(正)。
小鸡炖蘑菇
据传,外表无华的炖菜是皇帝的主要饮食。在乾隆、光绪、宣统,还有慈禧的御膳单子上都有“口蘑肥鸡”这道菜,它就是小鸡炖蘑菇。
有一说,在东北炖菜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就是小鸡炖蘑菇。早年沈阳,小鸡炖蘑菇可是年三十儿的主菜,也是招待来宾的招牌菜。曾有句老话说:“姑爷进门,小鸡断*。”就是说新姑爷陪媳妇回娘家,老丈人家一定做小鸡炖蘑菇。
9.地三鲜。
地三鲜(SauteedPotato、greenpepperandeggplant),是一道东北传统名菜,制作材料是三种地里时令新鲜的食材:茄子、土豆和青椒。它不仅在于鲜浓的味道、天然绿色的食材,更胜于它涵盖多种食材的营养,让三味非常普通的食材做成鲜爽无比的佳肴。
地三鲜
地三鲜是东北菜中的的经典之一,百吃不厌。但是这道美食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将三样食材过油锅,这样本来很健康的素菜,吃起来却有负担。为了家人的健康着想,还是要努力将油分降至最少,又能保留其风味。
10.东北拉皮。
东北拉皮是东北的名小吃,又称拉皮、东北拉皮、东北大拉皮、水拉皮、东北凉皮(有个别地方将其称为东北凉皮,但东北凉皮其实是东北的另一种小吃,此系误传)。
东北拉皮
东北拉皮原以马铃薯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但近来多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作。东北拉皮以其色泽晶莹透亮,绵软滑爽、口感劲道,质感细腻而著称,是东北凉菜(也叫东北凉拌菜)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但因其制作工艺繁琐,价格较贵,且不易储存,所以不法商贩和一些饭店经常用普通的粉皮来冒充东北凉皮,以至于不少外地人士误以为东北拉皮就是普通的粉皮。但东北拉皮因其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的角度来看都明显区别于且优于普通的粉皮,因此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真假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