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共产*建*周年,鸡西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特将馆藏的珍贵地方文献编辑,推出专栏“鸡西地方文献连展”,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此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鸡西文化建设、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光辉灿烂的抗联历史文化
马光普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最伟大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东北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抗战是中国共产*领导东北抗联在极端艰苦约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东北抗战中东北抗联创造出永垂不朽的辉煌业绩,谱写出彪炳史册的英雄篇章,铸就出光耀千秋的抗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年5月16日的电文中写到:“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连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的承认和尊重。”我们要永远铭记东北抗联在祖国危亡年代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抗战中牺牲的广大抗联将士和爱国志士;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抗日战争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让历史说话,用史实说话。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
本人在多年的抗联历史研究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同时也形成自己对抗联历史研究的思想观点,我认为抗联历史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原则。任何人文科学都具有科学认知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功能,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关系到史学研究者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原则问题。抗战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则,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治导向,将抗日战争置于历史进步的坐标上,去评判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性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正义合法性。用这一标准去评判东北抗联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价这一时间东北抗联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正确认识东北抗联在东北局部抗战中与全民族抗战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关系。现在*中央已完全肯定中国抗战十四年,我们无论是*史、社科部门及民间学者都有责任义务,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方法,把东北抗战和东北抗联史研究好宣传好,传承抗联历史,弘扬抗联精神。2、要坚持严谨真实的科学态度。历史不是文学,不能凭个人的感觉和想象,不能把文学中的现象当做史实,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更不能虚构和扭曲。要符合历史的真实原貌,要引用真实权威的资料,“做到有一份资料说一份话。”有的历史事件要经过严肃认真的考证,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比如抗联三*四师郝贵林师长攻打哈达河伪*三十六团的时间一事,多个史料众说不一;后经日*资料核实得出准确时间。还如有资料记载日*将官在密山被击毙一事,经查抗联和*史资料均无记载,可在日本*官辞典上记载是病故。特别是存有疑问的要谨慎对待,不能轻易随便乱说。比如在抗联七*和下江特委工作过的一位领导,解放后到山东工作,可是从来不见宣传和介绍,后来在日*资料中得知他有变节行为;原来是如此原因。抗战历史带有严肃鲜明的*治性阶级性和国际性,不能随意演义,即使用文学形式进行创编,那也要符合历史的真实。3、要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我们民间研究抗联史,虽然带有个人的随意性但也要遵守*的宣传方针*策,从历史的正面角度去研究抗联史,不能走向死胡同或出现偏差,更不能走向历史的反面。民间研究抗联史要同*史部门保持*治方向的一致性,要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去解释历史,把正确的历史传承下去,做到为历史*史负责,为社会负责,使抗联的光荣历史优秀精神发扬光大。在抗联史的研究上要首先注重地域性;东北抗战在时间上长达十四年,地域范围横跨东三省,我们个人不可能对抗联进行全面研究,在整体了解掌握的基础上要有侧重点,局部是整体的组成部分,民间研究是官方研究的补充。我本人主要以鸡西地域的抗联四*七*为主,内容主要为体制变化、战斗活动、主要人物、重大事件等,还有地方*组织活动、民间抗日活动及日*、开拓团等相关情况。其次是注重资料的收集;只有在搞清东北抗战的历史背景和抗联的整体发展过程基础上,才能对抗联史作深入的研究,看的多才能了解的深,见多才能识广。
抗联史料主要有:抗联*史丛书、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编、抗联名录、个人传记、与抗联有关的*史文史资料及相关书籍、图片、摘抄等。比如本人在某资料中看到七*的一名老战士自己写到,七**治部主任郑鲁岩叛变后是被他抓住并亲自枪毙的,可在其它史料上并不是这样记载,经向相关人员询问后得知,对此事有关部门作过调查;亲自到吉林省高等法院进行查访。该人解放后被查出后枪毙,卷宗现保管在吉林省法院档案室。再次是注重加强对外联系交流;通过对外联系使个人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增加信息,得到新的收获,如在交流中得到《周保中传》、孙鸣山回忆录、七*访谈录和其它较难得的资料,通过交流有时也能搞清某些历史问题。近年来已和饶河、宝清、林口、依兰、勃利、哈尔滨等地的民间学者和省*史部门有过联系。
经几年的抗联文史研究现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先后参与编写了《天南地北鸡西人》、《鸡东抗日史话》和《可爱的家乡鸡西》等书籍,参加了鸡西地域文化电视专题讲座,参与鸡西红色历史文化专题展的筹建,抗战部分由本人提供全部文字和图片,参与筹建鸡东抗联四*纪念馆,由本人提供全部文字和图片,参加省社科院抗战遗址考察的课题,特别是在年初编写出《抗联在鸡西》一书,该书主要介绍了抗联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抗联四*五*、七*的*史,主要的战斗事件和主要人物,还着重论述了抗联文化的内容。在年本人撰写的《灿烂多彩的抗文化》一文入选中央*史委东北抗联论文集,这是80多篇论文中唯一的抗联文化论文。
一、东北抗联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过程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吉林抗日义勇*与日*苦战一年多,毙敌万余人,攻克城镇三十余座,占领吉东13个县余部后又活动很长时间,有很多人后来分别加入了周保中和李延禄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在东北各地反日浪潮日益高涨的时候,中共满洲省委为适应广大民众反日斗争的形势需要,重建立并组织*所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加强和发展地方群众反日组织,派出大批*员干部、爱国青年、工农骨干积极参加各地的“救国会”、“自卫*”、“大刀会”、“红枪会”及“反日山林队”等。从年春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委书记杨靖宇、杨林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他们到各地进行抗日武装队伍的创建工作,指导当地*组织并同当地*组织负责人一起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李取武器,从无到有,先后建立了磐石、海龙、宁安、珠河、巴彦、汤原、密山、饶河等10余支*所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这些游击队为以后创建正式抗日武装力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年9月至年3月先后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东北反日联合*、东北抗日同盟*共六支抗日武装。年3月至年又先后统一名称建制成立了东北抗联一至十一*。抗联队伍由小到大迅速发展,兵力达到二万余人,最多时达到四、五万人,号称“十大联*”。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抗日游击区,共计70多个县城。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内,同日伪*进行了大小几千次的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多次大的“讨伐”。广大抗联将士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英勇斗争中,击毙伤日*十八万余人,牵制了七十余万日*力量,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且最终取得了收复东北的最后胜利,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年“八·一五”光复后,东北抗联指战员配合苏*解放东北,在协助苏*搜巢日伪残余,维护东北解放后的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抗联将士用较短的时间,以较小的力量在极其复杂困难的环境下,开辟东北解放初期新的战场,为中共东北局和八路*进入东北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而在社会、*治、*事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东北抗联在鸡西的主要战斗活动
在鸡西活动过的东北抗联有三*、四*、五*、七*,七*在鸡西的时间最长,其次是四*,在鸡西两年多时间,最短的是三*和五*。抗联七*于年10月产生在饶河县,它始终以饶河北部山区的暴马顶子为游击根据地,活动在虎林、饶河以及宝清、同江和抚远等地,经历了特务队、饶河农工义勇*,后又编入高玉山领导的国民救国*第一旅特务营,后独立为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抗日同盟*的四*四团,后又扩大为四*二师,在年改编为抗联第七*,年时又改编为抗联二路*的二支队。战斗主要有:年1月七*前身的特务营与高玉山的救国*联合攻打虎头,饶河游击队在虎林五林洞的战斗,在虎林地区还有其他较小的战斗几十次。抗联七*在抗战中出现了像陈荣久、李学福、王汝起、毕于民、李平、金品三等著名烈士。抗联四*是李延禄于年1月,从王德林的义勇*队伍中独立出来的,接受*的领导,在宁安成立东北抗日救国游击*,成为我*领导的正式抗日武装力量。年初李延禄根据中共吉东局为开辟新游击区的指示,率四百余人的队伍来到密山的郝家屯,根据中共吉东局吴赤峰的提议将队伍改称为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年9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杨松同志(当时化名吴平),以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来到东北吉东地区巡视工作,具体有四项工作任务,其主要工作是落实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他到密山后于9月25日在哈达河的北山沟里,也就是现在哈达河水库西边的炮手沟,密山县委驻地,召开中共密山县委扩大会议,会议上由杨松提议,李延禄宣布,将人民抗日革命*改编为抗日同盟*。主要战斗有:年7月,四*在郝家屯与伪*的战斗;年3月,在小石头河子(现鸡东永和乡)与自卫团的战斗;年9月,在鸡宁老道沟的战斗;年10月,攻打密山县城的战斗;年5月,在滴道火车站的战斗;年1月,在密山四人班、偏脸子与伪保甲所的战斗在抗战中涌现了李延平、王光宇、杨太和、张奎、安顺福等著名抗联烈士。
除以上之外,年6月抗联三*四师的郝贵林师长率攻打过哈达河的伪*26团,三*还在密山的连珠山等地有认小的战斗。抗联五*主要有五*二师傅显明师长,于年2月17日来到密山的*泥河子,即现在的恒山矿区,因对他国情况不熟被日伪*包围,他和19名战士牺牲。还有五年三师的李文彬师长,率队在虎林一带战斗过,抗联在鸡西地区的大小战斗,共30多次。
三、东北抗联的文化和精神
抗联文化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东北抗联文化是全国抗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篇章。抗联文化的主要内容有:
1、抗联的*治文化教育;抗联队伍成立后,始终把*治文化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把做好*治思想工作作为建*的基础和生命线,为提高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抗联十分重视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各部队利用休整时间,或战斗、生活的间隙,开办干部短训班,学习*治*事和文化。还有开展学校教育和游击区的文化教育。抗联的报刊是在抗战极其艰险困难的条件下出版发行的,它的产生堪称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
2、抗联的报刊;经初步统计(不包括地方*组织和游击队,义勇*)共有十三种。
3、抗联的诗歌;抗联将士在艰苦的抗战中创作了几百首革命诗歌,有很多已谱成歌曲,这些歌曲“曾踏着抗联战士的足迹响彻白山黑水之间,兴安密林中松嫩平原的青纱帐里,鼓舞着战士们英勇杀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抗联歌曲是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它具有*史价值,是史料的补充和史实的旁证,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依托。抗联歌曲具有文化价值、音乐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是抗战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抗联的舞蹈;主要是“旦斯舞”,它是一种自娱性舞蹈,还有朝鲜民族舞和东北秧歌舞及地方戏二人转等形式的歌舞。它活跃了抗联将士们的战斗文化生活,鼓舞大家的战斗意志。5、抗联的戏剧;只有短短的几个,可谓廖若星辰,弥足珍贵,都没有留下完整的剧本和剧照资料,主要有《王二小放牛》、《还我河山》、《为了抗战胜利》,《抗联西征》和《血泪仇》等小话剧。金日成于年10月在中国长春一带从事革作时,创作了一部歌剧《卖花姑娘》,该剧首演地点在辽河区五家子村的三星学校礼堂。
6、抗联的照片,现在已公开发表和从民间集到的有40余张主要是抗联第四*、抗联一路*和教导旅时期及少量其它抗联照片是中国革命史和抗战史珍贵的影像资料,它为研究打联历史提供真实准确的佐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史价。
7、抗联的文化娱乐活动;抗联在长期艰苦的游击抗战中,利用战余和休整之机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形式灵活富有战斗力和号召力的文化娱乐宣传活动。不但丰富部队的业余生活内容,还使战士们在思想上受到教育,鼓舞大家的战意志和增强胜利的信念,达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最终目的。
8、抗联文化的其它内容;其主要有抗联歌谣、如“穆棱河水流不到头,抗联英雄美名留,为救国难把身献,百姓永远记心头。”抗联歌谣出自广大战士和群众之口,情感真挚,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影响较大。还有如抗联传单、标语口号挽联挽诗、抗联漫画等。
东北抗联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充分体现对*、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对敌人深恶痛绝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优秀品格。这种精神、气概和品格的高度概括,就是抗联精神。抗联精神的产生有它特定的客观社会环境,即在毫无外援的条件下孤*奋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顽强奋战,在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坚持奋战。东北抗战的艰苦程度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艰苦、最惨烈、最悲壮的斗争,在当代人类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也正像中共东北局彭真书记讲的那样:“我们共产*人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事最艰苦:第一是红*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是南方红*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是东北抗联的十四年苦斗。”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是中国共产*正确领导的结果,我*的正确领导是东北抗联坚持长期抗战并创造出抗联精神的首要原因;我*的组织领导是创造抗联精神的关键所在;我*的科学思想指导是创造出抗联精神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支持抗联长期抗战的强大后盾,是抗联精神所依存的良好基础。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如下: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东北抗战中所培养形成的伟大抗联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人和东北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岁月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浩然的民族正气、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崇高思想境界。东北抗联精神和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一样,都是在伟大革命战争中诞生形成的,都具有明显的共性,因而在中国革命精神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四、东北抗联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1、东北抗联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动摇日伪对东北的统治。东北抗联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抗日游击队、人民革命*、抗日联*和抗联教导旅的四个阶段。抗联在游击队时期,就向日伪*展开猛烈的攻击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联对日作战次数约十万余次,据日伪机关官方统计:年次,年次,年次,年次,年次。据抗联二路*总指挥周保中推算,年至年抗联研敌约人,年至年歼敌约人,共计约人。据不完全统计,年东满战斗次,吉东战斗(1-9月)次,北满战斗次;三江地区战斗次,在年秋季的反讨伐战斗中毙伤敌人人,俘虏人。进入年后抗联各*陆续建立,队伍更加壮大,根据地更加巩固,当时号称“十大联*十万人”对日伪*给予更加猛烈的打击。年至年的“七七”事变前,据不完全统计,抗联在抗战中共歼敌18万3千7百人。在消灭敌人兵力的同时,对敌人的重要*事通讯、交通和经设施给予袭击和破坏。抗联在打击敌人的同时,通过对民众的*治文化宣传教育,极大鼓舞了各地群众的抗日热情,提高了抗日觉悟,对日伪的统治起到了破坏和动摇作用。
2、东北抗联牵制了大量日伪*不能进关,有力配合了全国抗战。从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已不是单独作变为打击和牵制日*配合关内作战,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抗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抗战初期东北抗战的重要战场,东北抗联已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日*在东北地区死伤达17万2千人,“七七”事变后抗联更加猛烈的向敌人展开进攻,使日*向东北增兵,从“七七”事变前的20万人增加至40万人年后敌人动用众多兵力和大量经费,对抗联进行多次大的“讨伐”,到年日*将东北关东*半数以上的兵力和伤*伪警及自卫团等,全部用来对抗东北抗联。年以后,北的关东*达到70万人,占全国战场总兵力万人的百分之五十。东北抗联牵制了几十万日伪*和大量物资,使之无法入关,并同关内的八路*、新四*相互呼应,夹击日寇,起到了削弱敌人、牵制敌人的作用,这种牵制作用充分显示东北抗联在东北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在战略上积极配合了全国抗战。
3、东北抗联配合苏*进*东北,为解放东北和巩固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年8月东北抗联在苏境内北野营正式成立了东北抗联教导旅,8月1日上午苏联远东*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在北野营检阅部队,并宣布授予抗联教导旅为苏联远东红旗*第88独立步兵旅的苏*番号,对外代号为部队,同时宣布*官任职命令。教导旅从此至年8月,始终在苏*的帮助下开展*事训练。年5月9日苏*对德作战胜利后开始部署对日作战,周保中旅长多次参加苏*司令部召开的会议,制定出配合苏*反攻东北的作战计划∶年7月教导旅派出名指战员作为先遣队到苏*,后来又派出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特遣队,秘密伞降到东北各大城市进行战前侦查。年8月8日苏*正式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零时10分,教导旅派出多名先遣队和先到东北的小分队,以及向导小分队和在东北坚持游击的小分队,与苏*的三个方面*同时向日本关东*发起全面进攻。
年8月15日,日*无条件投降,教导旅领导周保中等人按照"抢在国民*之前,控制长春、沈阳、哈尔滨等57个重要城市,重建东北各地*组织"的方案,将多人分成57个进驻小组,然后分四批先后随苏*回到东北,占据东北66个县城和11个城市。东北抗联在关内八路*、新四*尚未来到东北,中央东北局尚未在东北建立统一领导之前,进行了大量的"三建"(建*、建*、建*)工作,对保卫东北抗战的胜利果实,为我*接收东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东北的解放,改变了国共力量的对比,使共产*在解放战争中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使中国革命的胜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东北解放区的建立,也是东北抗日战争所结出的丰硕成果。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府》中讲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年就开始了。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北三省占领了。国民**府采取了不抵抗*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队,在中国共产*领导或协助之下,违犯国民**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和抗日联*,从事英勇的满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在长期艰苦的抗战中牺牲的无数先烈,无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的。东北抗联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加快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起的作用和贡献具有世界意义。
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抗战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要弘扬抗联精神,传承抗联文化,我们骄傲于鸡西这片土地曾是抗联的大后方,这方土地走出了无数抗联英雄,他们的名字将和这座城市一起被后人铭记。东北抗联英烈永垂不朽,东北抗联精神光耀千秋。
(本文选自袁文祥、滕宗仁主编《鸡西地域历史文化大讲堂》一书,第5~16页。)编辑:高翠萍
设计:王占宇于显驰
审核:魏树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