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建党百年致敬鸡西鸡西地方文献联展
TUhjnbcbe - 2021/7/20 14:23:00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共产*建*周年,鸡西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特将馆藏的珍贵地方文献编辑,推出专栏“鸡西地方文献连展”,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此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鸡西文化建设、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鸡西日报》沿革

(一)

《鸡西日报》作为中共鸡西市委机关报,诞生于年,它的前身是《鸡西工人报》。

《鸡西工人报》则创刊于年11月15日,是中共鸡西矿区*委机关报。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东北全境即将获得解放。矿区*委感于形势的需要,决定出一张报纸。从8月份开始筹备,先后从哈尔滨及所属煤矿中招募、遴选在伪满从事过新闻工作、印刷行业的老报人、老工人买回一些破旧的印刷设备和材料,经过两三个月,克服人手、技术、材料等重重困难,于年11月15日,创刊号同读者见面,定名为《鸡西工人》(年1月1日改名为《鸡西工人报》)。创始人,也是主持人为矿区*委宣传部部长王珣。

《鸡西工人报》四开二版,不定刊期,自办发行,免费赠阅,发行至井口*支部、机关科室。发行量份。

在这以前,恒山、滴道、麻山、城子河各矿都有自己编发的油印小报。《鸡西工人报》的创办,使矿区有了统一的报纸。《鸡西工人报》宣传报道的内容主要是,传达*中央的声音,报道来自全国各个战场的胜利捷报,宣传矿区*委的工作方针,领导指示、决议和工作部署,传播矿区职工和家属开展生产立功运动,多出煤炭支援解放战争的经验和事迹,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同时,刊登科学、文化知识,文化娱乐材料,为矿工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化娱乐的园地。

《鸡西工人报》初建,编采力量十分缺乏,全编辑部只有三五人,编、采、校、发行、通联样样部干,没有明确分工,工作十分紧张。

编辑部设在矿务局办公大楼内,只有一间办公室,几张办公桌,白天办公,晚上就兼作宿舍,条件很差,生活艰苦。印刷厂设在矿务局办公大楼地下室,设备简陋,只有两台破旧的印刷机(一台四页,一台八页),一台手摇铸字机和一台半裁半自动断纸刀,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所需大小铅字和做报材料都要从哈尔滨购进,全厂十来个人,既印表格文件,又印报纸。工厂行*上归矿务局郡书科领导。《鸡西工人报》由于不定期刊出,到新中国成立时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出版82期。

(二)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鸡西工人报》也从此进到一个新阶段,各项工作迟步得到加强,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矿区*委为加强报纸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报社的领导,充实编辑部的力量。年10月由矿区*委任命谷石为报社社长(同时兼任矿区宣传部副部长),后改任为总编辑,至此报社开始有专职的领导。接着,矿区*委又陆续从矿区宣传部、部队转业干部和南方应聘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中抽调一批人分配到编辑部工作,特別是年前后,从各单位调来一批*员干部,作为骨干充实到报社,使编采力量得到加强,*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有明显改善。

随着編采人员不断增加,报社机构也不斷完善和加强,编辑部设主任专管绵辑出版事宜,同时设生产建设组、*治文教组、*的生活组、读者来信组,使编辑部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年10月,张涛出任总编辑。通过学习《沈阳日报》《抚顺日报》的经验,加强编辑部的基础建设,在完善和键全编辑出版工作制度,建立编辑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建立和加强记者站的工作,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编辑部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时期国家面临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 运动。《鸡西工人报》围绕*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形势,起到了*的喉舌的作用;同时,由于强调精心编写头条新闻和重要评论通讯,强调新闻的新、短、快,活,使宣传报道的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办报条件的改善,报纸由不定刊期改为周刊,又由周刊改为五日刊、三日刊,年10月始定为隔日刊。版面也从年2月开始由四开二版增加到四开四版(其中年10月21日至年12月末为八开四版)。发行量由创刊初期的份增加到份,到年发行到份。

这一时期印刷厂有了较大的发展,印刷设备得到了充实、改善。到年已拥有八页、十六页印刷机11台,半自动和自动裁纸刀各1台,铸字机5台,字模23套,各种木刻标题字6套,电讯设备由收音机(记录新闻)改为收讯机,又由收讯机改为模写机。年为便于出报,印剧厂的隶属关系划归服社,从此报社有了自己的印刷厂。这期间,编辑部和印刷厂先后从矿务局大楼内迁出。编辑部于年12月底迁至红旗路原矿区*委办公楼(即后来的市委办公楼)内东侧三间办公室,印刷厂年迁至鸡恒路矿务局仓库院内一座平房里,年又迁至矿区*委办公楼后一座简易平房内。(人称“幸福之家”)

(三)

年12月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黑龙江省鸡西县建制,成立鸡西市。年2月鸡西市正式成立,作为市委机关报《鸡西工人报》继续出版,经过一段酝酿、筹备之后,年1月1日改称《鸡西报》,四开四版,周三刊,从4月1日起改名为《鸡西日报》,四开四版,周六刊(沿用《鸡西工人报》刊期)。张涛任总编辑。

在此以前,鸡西地区共存两张报:一是鸡西矿区*委机关报《鸡西工人报》,一是鸡西县委机关报《鸡西报》。年2月鸡西市成立时《鸡西报》即宣告停刊;《鸡西工人报》则代行鸡西市委机关报的职能继续出版,直至年1月1日《鸡西日报》正式诞生。

鸡西县委机关报《鸡西报》创刊于年4月1日。这是张面向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报纸。八开四版,周二刊,发行量份。《鸡西报》编辑部有编采干部7人,年2月停刊时,除总编辑孙鸿云调出外,其余全部转入鸡西工人报社。

这期间,《鸡西日报》认真贯彻市委关于以工业为主兼顾其他的办报方针,在重点搞好煤炭工业报道的同时,积极组织地方工业、农业财贸、*法文教等方面的报道,开拓了报道面(报纸度扩大到四开六版),*的路线,方针、*策和*府工作得到比较充分的宣传,基本起到*和*府的喉舌的作用,同时广大职工、人民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也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运动的影响,在社会上出现以左为特征的共产风、浮夸风,也明显地反映到报纸上来。

随着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实施,报纸宣传也作了调整,强调小报小办,坚持“真、短、新、快、活、强”办报方针,加强言论工作,组织典型报道,同时注意了形式的多样化,报纸版面安排也相应地活了起来。

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物资供应紧张,机构精简,报纸面临停刊的威胁。市委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仍尽力保全这张报纸。这时报纸由周六刊改为周三刊,(从年6月开始,直至年才恢复四开四版周六刊正常出版),同时抽出部分人员从事开荒生产,共度难关。

这期间,报社于、年在印刷厂东侧盖起了一座二层楼房(现市总工会办公楼),编辑部、印刷厂办公室以及锌版车间先后搬入楼内。次年(年夏),矿务局机电厂技工校(地址在现报社楼前)停办,经过协商,矿务局无偿地拨给报社做印刷厂。为解决办报经费不足问题,经市*府决定,报社印刷厂和市印刷厂曾于年、年两次合并,试图实现“以厂养报”。前一次合并,因为市印刷厂要接受市工业局和报社双重领导,既要“养报”,又要完成市下达的利润上交任务,无法做到,一年后两厂分开。后一次合并,两厂统一称鸡西日报社印刷厂,同归报社领导,任务明确、具体。当年所得,除补充报社开支外,尚有积累,将所得盖了一栋职工住宅。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于年重又分开。

(四)

从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鸡西日报》和其他单位一样进入动乱时期。领导班子受到冲击,报纸受到批判,年1月12日《鸡西日报》被迫停刊整顿,改出《红色电讯》,随后改为《新鸡西》,直至年1月26日鸡西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才恢复使用《鸡西日报》的名称。

“文革”期间,经过长期建设培养的编采队伍受到摧残,多年形成的办报的好传统好作风遭到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文革”后期,广大新闻工作者冲破阻力,报道了广大职工、社员群众在艰难的条件下坚守岗位,坚持生产的典型,在当时产生过良好的影响。这期间,报社机构变动频繁,领导多次更送,徐行、陈德、方瞳、苏志武、张涛、曹旭东都先后出任过鸡西日报社革委会主任或代理革委会主任,最短的只有半年,最长的有4年多。

其间,根据工作需要,于年报社建立了*委(后又于年撤销)。

随着事业发展的需要:加上原来的印刷厂厂房破旧(为日伪时期所建),已难于继续使用,报社于年着手研究筹建办公大楼,并于年2月破土动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大楼于年10月オ建成移交使用,面积平方米。

(五)

年10月,我们*一挙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持续十年的内乱,我们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在这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中,到报社担任总编辑工作的先后有吴长胜、王德君、李志臣、吴国华,现任总编辑是仇士文。他们和报社干部、职工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逐步清除左的影响,端正办报方向和业务指导思想,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越办越好。这一期间,报社抓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为在“反右”和“文革”及历次*治运动中蒙冤的同志彻底平反昭雪,为他们落实了*的各项*策。而且在全社职工中开展了“揭批查”和“三大讲”活动,在批判极左路线的基础上,一些在“文革”中有过激行为的同志做了检查,从而使恶性膨胀的派性逐新消失市场,增强了团结。

在指导思想上,随着*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突出地把经济报道摆在了重要位置。在集中宣传三中全会精神的同时,突出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对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两个文件,实行各种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广开致富门路的做法,对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改革、开放、搞活”等一系列方针*策的经验,都做了比较充分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鸡西日报》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报纸宣传的有关文件精神,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端正办报方向和业务指导思想,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同时解放思想,自觉肃清左的流*,不断坚持新闻改革,从而使报纸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得到明显的增强。年,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报纸工作的决定》精神,报社做出了《増强指导性,提高报纸宣传质量的决定》。通过采取加强调查研究,抓好典型宣传,抓好头条,写好言论,改革会议报道以及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编采队伍建设等十条措施,使报纸质量稳步提高。接着于年又组织一批编采人员到兄弟报社参观学习,结合本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鸡西日报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小报小办,小报精办”的原则,坚持“宣传*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指导生活”的办报方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办报方向,和力求把《鸡西日报》办成“有地方特点,有独特风格和晚报色彩”报纸的奋斗目标。这个改革方案得到市委的赞许和支持,并在工作中得到实施。随后,为适应广大读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于年创办了《鸡西日报》星期天版,年5月又作为增刊版(周七刊)单独发行,在市场上零售。

除此外,为增加收入,解脱经济困境,还加强广告业务(包括新闻广告),组织编印画册《鸡西新姿》(已搞2册),积极筹办自办发行业务(由年开始全部自己发行)等,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通过改革,这个时期的报纸宣传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以*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心,加强了经济报道;②坚持不断地宣传经济体制改革和*治体制改革,宣传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③坚持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和精神文明建设;④典型报道明显增多,稿件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明显增强;⑤稿件的篇幅相对地短了,版面活了;⑥坚持宣传地方,地方新闻明显增多,达70%以上;⑦报纸言论得到加强,除一版经常登本报的社论、短评、评论员文章外,二、三版有“一事一议”“三言两语”“随感录”纵横谈”“周末闲话”“星期漫笔”等言论;⑧恢复了“读者来信”专版(后改为“读者之友”),加强了报纸与读者的联系,为读者代言,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⑨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信息交流,报纸广告有明显的增加。

为适应报纸改革的需要,报社组织机构进行过多次调整。现在编辑部设有:总编辑办公室、一版編辑室、二版编辑室、副刊部、时事部、群众工作部、*文部、经济部、记者部(包括各记者站)、美术摄影部、“星期天”编辑室、资料室、广告科、发行科、校对科、新闻研究室,加上*工科、工会、办公室、印刷厂等,全报社共有21个部室和单位。为了解決编采力量不足和后继乏人问题,报社曾先后于年、年两次通过考试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记者,共录用20名,这批力量的调入,使编采人员的*治、文化素质和年岭结构发生了变化,给编辑部增添了活力。

适应自办发行业务的开展,于年向社会招聘发行员50名。

报社*组织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在这段期间,先后在知识分子中提拔40名干部(其中包括5名处级干部),担任编辑部各级领导职务,并且有11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年、年根据上级的规定,又先后两次在编采人员中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给编采人员(含报务、校对、财会)评定了相应的技术职称。

现在编辑部共有编采人员75人(全报社职工人),其中大学本专科(含电大、夜大)35人,中专4人,高中16人,初中17人;获得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31人。

由于大楼的建成和移交使用,编辑部和印刷厂全部搬入了新楼,从此报社有了独立、完整、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和厂房。印刷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摄影和制版设备、电讯设备也都逐步得到更新和改善。年从哈尔滨日报社购进一台报纸印刷轮转机及其配套设备,结朿了用平板机印刷的历史。

年12月报社在上级领导部门的主持下,从思想到组织上进行一次整顿,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并且建立了*组。全体职工在新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正以新的姿态,开拓报纸工作的新局面。

鸡西日报社新闻研究室编写(兰光扬执笔)

来源:鸡西市图书馆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党百年致敬鸡西鸡西地方文献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