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穿过小兴安岭到黑河
TUhjnbcbe - 2021/7/23 4:31:00
友情提示为了让大家能够从我们的文章中更好地感受这次“穿越国境线”细致真情的文字版记录,所有配图都放置在文末,不喜阅读可以直接拉至最后看图说。以后#穿越国境线#游记我们将在每周六中午按时推送,喜欢自驾游的读者可以跟我们多互动。

?“不能再唠了,再唠下去饭钱都不能收了。”

接着就是一阵咯咯咯的爽朗笑声。

体型丰满,看上去三十出头的老板娘有着典型东北女人粗犷中的热情与豪爽。负责后厨的丈夫倒是显得有些高瘦和内敛,在前堂招呼客人的老板娘母亲与我母亲年纪相仿,但打扮精致,待客温和。

由于午饭时间已过,此时小馆里加上我们仨只有两桌客人,整个大堂两侧摆着共7张桌子。我们进店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正坐在左边最里头的一张桌子上吃饭,大盆小碟的看着有六七个菜,基本吃的都已见底。隔壁桌的两位大叔看着我们一幅典型游客模样的装束,也帮衬着吆喝说这里的饭菜不错。

期间有两个年轻人过来推销一种白酒,说是放在小馆的冰柜里展示就行,双方按照销量分成。老板娘并不买账,也丝毫不掩藏心底的不悦,直言上次另外一家放的几瓶到现在也没卖掉一瓶,年轻的推销员只得悻悻而出。

从我们进店到最后离开,他们一家人几乎都没有跟我们断开话匣,话题按照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江本地特色”,“南方的种种”,以及“本地东北人与去外地的东北人之差异”这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敏感话题,从老板娘的嘴里说出来就全成了家常话,丝毫不会让我们这样的外地游客感到尴尬和压力。

比如我试探性地点出现在东北人在外面的形象可能有点负面的话题时,老板娘咯咯地笑,然后顿了一会儿说:可能去外地做生意的都学坏了。

临走一家人还出门相送,不过按照老板娘的说法是“瞅瞅你们开啥车过来的”,老板围着车转了两圈,看得出一辆越野车对一个男人本能的勾引,老板娘看到后又是咯咯的边笑边说,“你们这车去哪儿都行”。我们应和着不知如何接话。

对于这样一家萍水而遇的小馆,临别的时候竟就有些不舍。之前在同江市*府门口打卡的时候被一位大腹便便官威汹汹的官员模样的人赶着让我快走的怨气在这顿午饭后完全消散。

从丹东一路北上,东北国境线上遇到的各式东北人也从我们偏见中的那个形象中被剥离出来,他们比想象中更真诚淳朴,更热情豪爽。

其实在他们家我们就点了一份炒三丝(18元),一份溜肥肠(36元),一盘葱花卷(不卷但特别长,倒是有点像天津麻花,我们就吃了两个,收了1元),结果我们3个人吃不完,剩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量。凭肉眼估量,这家小馆的菜量一份相当于我们上海这边2~3份。当然如果在上海,就这点消费应该很难激发老板的热情招待。

记得在白山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当地一小馆吃的午饭。环顾四周的桌子,几乎没发现一桌子点的菜超过3份的,两三人桌的基本都是2个菜,而且在我观察的那一小会儿工夫,邻桌的几桌基本都是吃剩的一半再打包带走。

一开始我们不上道,按着上海的菜量点好几份菜,当然也主要是每道菜看着都很吸引人,弄得每次吃完都剩下一堆。到后来才慢慢改正过来,最多点三道,再多就真的吃不完了。

路上途经的这些东北小饭馆都是一家人负责整家店的运转,相比大城市连锁餐厅的系统化管理,他们更有人情味,闲着的时候和顾客唠会,一点也不生分。唠开心了,随手给你添多点菜,甚至送上一道菜,赚多赚少无所谓,就是图个乐呵。

如果去的次数多了,估计老板记得住你的口味和喜好,下次连菜单都不用看,直接让他安排都出不了差错。

离开同江前到了三江口景区看了看,这也是同三公路的起点广场(我们熟悉的沈海高速就是其中一段,具体的可以翻看我们#穿越国境线#的上期内容),因为接下来要赶往伊春,没作太长时间的停留,简单逛了一圈就出发了。

从同江到黑河的路程,按照高德导航给出的距离是公里左右,先走G哈同高速再走国道鹤嫩公路差不多要11个小时多点,如果不走高速,选择国道+鹤嫩公路的路线,则要多出近3个小时。

我们从同江三江口景区出发的时候已经快下午两点,要想当天赶到黑河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通宵死命干。

原本的路书设定是途经佳木斯的时候过夜休整,然后第二天从佳木斯再一路到黑河。从同江到佳木斯需要差不多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到那边刚好可以吃晚饭,这样就不用太赶。

佳木斯作为最东端的地级市,其实也值得去看看,只是考虑抚远、同江都是佳木斯下面的县级市,感觉这几天都在佳木斯地界一路奔袭,好像对佳木斯这座城市突然失去了兴趣,而且在路上的设定上,佳木斯城区并不是我们必经的打卡点。

我不知道当时怎么会突然有这么一个逻辑无法自恰的想法出现在脑海中,当这个念头闪现的时候,我跟小新和悠悠说,“今晚就赶到伊春吧”。

现在回过头复盘这条路线的时候,其实应该在佳木斯住一晚,第二天逛一个上午,然后下午抵达伊春,这样一方面不至于路上太赶,同时也可以好好感受下佳木斯和伊春这两座城市。

而从同江到伊春走哈同高速差不多也要6个小时,这还没有把路上吃饭休息的时间算进去。这个决定下定后,意味着我们就只能跟佳木斯这座城市擦肩而过,并且再继续往北赶往伊春的话必须要走夜路。虽然不想夜间奔袭,但也只能套用句时髦的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自密山驶进北大荒,进入浅山区后,我们一路往北就基本进入了三江平原(也被称过“三江低地”)。从抚远到同江,再经双鸭山、佳木斯以及鹤岗(按照行*区划,从鸡西市开始就算是进入三江平原境内了),其实都是驰骋在三江平原最富饶的土地上。

在10.89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上,有52个国家农垦系统农场,命名保留了60、70年代的风格,什么前进农场、友谊农场、胜利农场、勤得利农场等等,但总人口才.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79人/㎞2,经过这些农场的时候,都是抬头只见玉米大豆,不见人影。

从面积上看,三江平原跟我们浙江(10.55万平方千米)相差无几,但后者的人口则达到了万之多,是三江平原的近7倍。而且浙江的山地丘陵占了七成有余,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所以三江平原作为我们北大仓的粮食输出地,据一位东北老铁所说,这里每年的粮食产量,足以养活一亿人。

我们从同江到双鸭山再到佳木斯市,基本就是横穿了三江平原。一路过来两边几乎都是农作物,大豆小麦玉米。直至到鹤岗,才基本算驶出了三江平原,进入小兴安岭山脉。

从我们的路线行进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鹤岗这座城市就是被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所环抱,西边可以触摸小兴安岭(过了松鹤西湖公园就可以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气息了),东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视线上几乎没什么阻隔。

只是很遗憾我们进入鹤岗市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沿着鹤大公路穿入兴安区,便在上汽通用五菱先锋鹤岗公司门前的那个大环岛向左转入省道直奔伊春去了。

在此之前经过双鸭山的时候我们也惊奇,因为工作关系认识的一位朋友曾说他是东北双鸭山的,当时对这个城市毫无地理概念,也没听说过,未曾想这一次居然也经过了此城。

双鸭山之所以叫做双鸭山,是城东北有两座形似卧鸭的山峰得名。虽然地不出名,实际是中国重要的煤矿基地,煤炭储量位居黑龙江省第一位,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兼有大煤田、大粮仓、大森林、大湿地、大农场的城市。

另外据考古发现,双鸭山地区在年前就有文明迹象,满族先祖挹娄人就生活在这块地方。等到20世纪10年代,当地人在岭东、岭西发现了露头煤,之后逐渐成为人口聚集地。

擦肩而过的时候可以看出这是一座受俄罗斯建筑文化影响也较大的城市,只是下着雨,偌宽的车道上行车很少,没见到什么人,倒是空气挺清新,没什么烟霾。

当时特意拍了照片发给那位朋友,他惊讶于我们居然开到了他老家。

凌晨被尿憋醒。按照生物钟的指针,这个时候应该在凌晨六点左右。天色虽没有大亮,但根据从半扇没有拉上窗帘的窗户窜进来的光亮判断,至少外面已经亮了六七分。

看隔壁床上的小新睡的正香,为了不吵醒他准备慢慢翻身准备起床。拿起手机一看时间居然才四点多。不自觉地又缩回去,拿着手机算计着看膀胱还能憋多久,顺便再纠结下要不要起来晨跑。

下楼的时候差不多快六点,昨晚招待我们办理入住的前台大姐居然还精神矍铄地坐着看手机,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熬夜值班的倦容,厉害!她瞅了我一眼,我回以微笑,两两相视无言。六点多的太阳已经让人无法睁眼直视,湛蓝的天空似乎也在某种程度纵容阳光的肆无忌惮。

宾馆边上是一个居民小区,没有大门,也没有门卫。看见大爷坐在一栋居民楼边上一个自行搭建的棚子门口发呆。我瞄了一眼里面有床,还有锅碗瓢盆。想搭讪两句,却想不出一句合适的开场白,于是故作跑步状离开。

在青山西路上简短地跑了个来回,差不多跑了5公里便往回折返。这条城南主干道上,一大早就有不少南来北往的大货车经过,两面是汽修厂、洗车店、二手车交易行以及各式厂房,货车一过便带起扬尘。

看了看时间,此时已经七点多。

在我们到达伊春的两周之前,这个曾有着最多县级单位(17个县级单位,分别是15个区和1个县,1个县级市)的地级市,刚刚撤销了15个市辖区,并新设了8个县区,加上原来的一县一市,整合成10个县级单位,当然作为东北的一个地级市,管辖10个县级单位依然不算少。

伊春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名字一听就感到惬意——春天开始的地方,这座城市原来是一片原始森林,清代在此设立行*管辖区。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着力开发小兴安岭而逐渐建设了伊春这座城市,设有多个林业局,实行*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在这次*改之前伊春的一个林业局就相当于一个区的行*单位。

就地域而言,伊春境内主要为低山丘陵,总面积.29平方公里,比北上广深的总面积加起来还多。南山北山前后列为屏障,伊春河流淌而过。十多个林区就顺着小兴安岭的山坳一线排开。只是在你行驶而过的时候,并没有林间漫步的意境,而是一个小城接着另一个小城。

说来惭愧,在到伊春之前,并不知道小兴安岭腹地原来还有这么一座城市。具备这样的地缘优势,使得伊春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联合国甚至在年授予伊春“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绿色伊春”荣誉,所以伊春宣传部打出的城市广告是“森林里的家”,并没有半点浮夸的成分,很写实,且又充满想象和意境。

对于在这样一座城市的生活体验,我看到知乎上一个回答很有趣。答主只这样描述的:

每天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后山松鼠藏吃的,半个月后偷偷挖出来,第二天观察松鼠反应,另外每年有6个月时间在铲雪。

就这么一个场景,大致可以满足我们外人对在伊春生活的各种想象了。

打完卡之后,原本是计划到伊春市区客运总站那边去逛逛感受下城市风情,结果高德导航给出的三条路线,其中两条都因为修路给封死(导航对此没有提醒),另一条线路给给我们导到了一个公墓。

考虑到从伊春到黑河还有多公里的路程,走国道需要差不多8个小时,所以就没再纠结往伊春市区赶的问题,

“我们就一脚油门到黑河,在伊春就留下点遗憾吧。”我说。

从同江到佳木斯,其实是往西南方向走,从佳木斯到伊春再到嘉荫县,是先西北再往东北方向,然后紧贴着黑龙江,直到黑河市。

从伊春到嘉荫,看似在小兴安岭腹地迂回穿梭,但其实视野非常好,并不像穿越长白山的时候,视线被两边的树木基本完全遮挡,眼睛只能看着前方道路。

小兴安岭的南部的山势虽然相对较陡,但也完全可以让眼睛欣赏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而到中部低山丘陵以及北部台地和宽谷的地形时,视野就更加不用说。极好的路况加上极美的景色,这种自驾游是最舒服惬意的。我们仨抑制不住在车上把音响音量开着很高,然后跟着吼唱,按悠悠的说法就是徜徉在国境线上的移动KTV。

当然这次也刷新了我们对过去书本上所学到的小兴安岭的认识。

原本以为小兴安岭必是绵延的高山,被浓密高大的树林所覆盖,鸟儿飞于林中,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落,可以看到各种野生动物横穿马路。

然而事实上这些想象中的场景都没有出现,小兴安岭确实是披着绵延不绝的山林,但并没有浓密到阳光无法渗透的程度。在伊春五营区的境内留有小兴安岭原始森林保护区,最大的一片是红松母树保护区。而在一个叫日月峡的地方,据说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不亚于云南的热带雨林。但很遗憾我们从公路穿越而过并没能一睹原始森林的风情。如果以后,万一还有机会重走一遍,一定要在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循迹感受一番。

从省道鹤嫩公路转入国道,路况变得更为通畅,作为一级公路,偶有几个测速点,基本可以按公里/小时的时速开,所以在中午饭点前我们就抵达了嘉荫外围的一个小镇上。看地图前面一时半会可能没有一个城镇可以让我们解决午饭,虽然还不是很饿,还是决定先给肚子垫点伙食。

嘉荫虽然是伊春下面的一个县,但整个县的人口也只有8万多人,所以我们落脚的这个小镇上总给人感觉没什么人。

在镇子上的双兴中心大街与商兴南路路口边随便找了一家饺子馆,一进门就被墙上的菜单惊呆了,居然有28种之多,很多口味还是没见过的,比如鸡蛋角瓜、鸡蛋青椒之类,我们点了一份酸白菜馅的饺子和杀猪菜。

东北除了饺子好吃,杀猪菜也是一道经典,但出了东北之后,即使是东北菜馆,也很少见到,其实味道绝对不输小鸡炖蘑菇或者锅包肉。

实际上,杀猪菜才是最具东北特色的一道菜,不过这不仅是一盘菜,是以猪身上不同部位做出一系列菜的总称,相当于小型的全猪宴,这在过去的东北只有在春节才吃得到。

这家店选出其中一道,就是用五花肉、猪血灌大肠、酸菜炖煮而成,大量的酸菜很好地吸收了大肠的腥和五花肉的腻,吃起来肥而不腻,还有些爽口,非常下饭。

吃饱后走出饺子馆,看到前面街角有一个卖西瓜的小摊。于是就怂恿小新和悠悠跟我一起去吃口西瓜再走。

摆摊的老板娘个头不高,精瘦,皮肤黝黑。我提出西瓜太大,只要半个。当时心想如果对方半个不卖我们就不吃了。没想到对方欣然答应,听了我们刚吃过午饭后还特意切了小半个,并热情地帮我们切成瓣,她老公看到悠悠似乎是在包里找不到纸巾,立马从自己的货车驾驶座拿出纸巾递过来。

1元1斤的西瓜,我们买了半个才5元。原本还想着对方会不屑做这点生意,但夫妻二人的态度啪啪地给我打脸。东北人呐,又厚道热情得让我感到了难为情。

吃瓜的间隙跟老板夫妻以及摊上围坐大妈拉家常,总感觉像是以前在乡下跟村里人吹牛扯淡一般随意自在。老板娘说她女儿在杭州上大学,之前也去玩过一次,对南方以及大城市的那种繁华感到很震惊,希望女儿毕业后可以留在杭州工作,等他们夫妻俩干不动退休了也就可以去投靠女儿了。这边做生意不好做,主要还是人少。

吃完最后一片西瓜的时候,肚子已经被撑的鼓起来。这是很久没有出现过的饱腹状态了。等了好一会儿连打出两个饱隔后,肚子才觉得舒服些。老板娘看着我的模样可能觉得很搞笑,一直合不上嘴。我正犯愁这些瓜皮的处理问题,没想到老板娘抢先一步帮我们收了起来,并很客气地跟我们说着“没事没事”。

感觉很久没被陌生人这么温柔地对待过,还是一个街边小贩。于是额外买了点小柿子,10元4斤的买了1斤多点,3元钱。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看的出来,老板娘待人做生意没有一般小贩的锱铢必较,更不用担心在斤两上的算计(这里提一句:我家附近的流动摊贩用的是八两秤,更有甚至是七两秤)。

他俩也都感慨东北人的形象确实是要重构了,跟之前遇到的,包括新闻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沿着黑龙江继续北上。

按照我们行进的速度,再结合路况,天黑前到黑河应该不成问题。

时不时看到右侧如深色游龙般泛起微波的黑龙江,在一片油绿背景色的衬托下,壮阔而优美。

我们在这样某一刻与之相遇的过客,相比它的深远和亘久,根本无法惊扰它的从容与淡定。其实也一如我们的人生,不用太过在意人生某个阶段遭遇的挫折,和收获的掌声。生命长河终究会归于平静。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不屈地去努力奋斗然后用平常心审视即可。

在意外撞见爱珲区的时候,原本飘远的思绪嗖的一下立刻回了神,我看了导航离黑河还有33公里,40分钟的车程。

相信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会跟我一样,大脑皮层深处“海马回”上能够第一时间提取的记忆一定是《瑷珲条约》。爱珲区原名“瑷珲区”,这里曾是黑龙江最早的省会所在,也是清朝前期北部边疆的*治、*事、经济、文化中心,更是见证中华大地耻辱的地方。

年,国务院对一批“生僻难认”的地名用字进行简化,于是瑷珲改名为“爱辉”。但“瑷珲”承载的是多年的厚重历史,不是同音的“爱辉”可以替代的。另外我们在历史课本上读到的都是“瑷珲”,有一些游客就认为此“爱辉”非彼“瑷珲”。

所以在一部分人的努力下,终于在年恢复“瑷珲”的原名。可惜这次恢复的只是瑷珲镇,区和村都还是爱辉区和爱辉村。

作为当时清廷与沙俄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包括2年后于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使得我们失去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约大片领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沃土,数个于三江平原的面积。此外还有库页岛与海参崴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影响国运的宝地也一并被割让。

在正式驶入瑷珲镇之前,我在车里纳闷这个镇会以怎样的面貌存在?是烟火气息浓厚的北方小镇?还是已经被开发成景区的一个旅游胜地?亦或已经被荒弃?反正当这个曾在历史书上被烂记于心的镇名出现的时候,我们仨都有点错愕。路过知青博物馆的时候都没停下,迫不及待地想探究这个瑷珲镇现今的模样。

从进入镇子到瑷珲历史陈列馆,我们沿着为数不多的几条街道绕了一圈。除了瑷珲历史陈列馆门口有像景区摆摊贩卖一些小商品以及诸如瓜子、葡萄干等小食外,其他街道上几乎没看到什么行人,几乎很少看到开门营业的商店或饭店,这个镇子异常冷清。房子都是北方典型的低矮民房,看外墙面严重掉落的程度可以想象这些房子经受了多少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淋。

加上天气阴沉,整个瑷珲镇的上空似乎还漂浮着年前签订条约时的沉重的历史尘埃。

而与当地民众而言,这不仅是一纸条约的耻辱,更是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就在《瑷珲条约》签订42年后的年7月,沙俄*方为了完全霸占条约中割让的土地而制造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这两个惨案并称“庚子俄难”,这段历史细节在我们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上没有出现,使得有七八千我们的民众丧生)。场面之凄惨血腥,我在翻阅相关资料时都不敢想象当时黑龙江江边的哀嚎声是如何响彻九天。

其中一段有关沙俄强行将当时还在海兰泡生活的中国民众逼入黑龙江的记录是这样描写的:

“当妇女们把他们的孩子抛往岸上,乞求至少饶孩子一命时,俄兵却逮住这些婴儿,挑在刺刀上,并将婴儿割成碎片”。

惨案之后,沙俄侵略*放火烧毁了具有多年历史的瑷珲城。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瑷珲古城,其实几乎没留下什么遗迹。瑷珲的衰败,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后来黑河的崛起,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如今也基本都到黑河和伊春谋求生活。

进入黑河城区的时候,我很诧异这座城市的夏季风情跟我记忆中几年前冬季来时的模样全然不一样。

现在想来可能当时短暂停留的一天,大抵是因为外面冻的太厉害而基本都躲在屋内,以致对黑河的印象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而在几年的时间刷洗后,对黑河的仅存的记忆碎片已经寥寥无几,所以虽是第二次到黑河,但所到之处都如初见。

俄式风格的建筑在黑河得到最集中的呈现,虽然从绥芬河开始一路途经的城市建筑多少都受到俄罗斯文化的熏陶,却并不集中,而且很多都只是在屋顶做了些俄式风格的装饰和点缀。在黑河则可以看到整栋整幢的建筑脱胎于俄式建筑。

尽管抵达黑河的时候已经赶了一天的路,当这座城市一点点向我们展开的时候,还是被她独有的城市风情所迷住。微凉的夏日傍晚,走在宽大整洁的街道上,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沁人心脾,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从地理位置上看,黑河处于小兴安岭北部,倚着黑龙江而建,全市面积6.6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宁夏自治区,人口却只有.94万人。由于属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不管是冬夏,还是白昼,温差都比较大。比如1月份平均气温可以达到零下24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则高达20摄氏度以上。

这意味着冬天最低温可以低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很多汽车厂商冬季就会到黑河做低温冷启动试验),夏天也会有35摄氏度的高温天,当然因为北方气候干燥,这里的35度跟南方的35度不是一个概念,基本阳光晒不到的地方都还是很凉快的。

在市*府打卡的时候我有点心急,想着早点打完卡,趁着夜色还没完全下来可以趁机在城区兜一圈,算是借这次国境线穿越之旅强化下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免得日后又都想不起她大致的城市轮廓。

作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黑河最大的资本除了资源,就是地缘。与俄罗斯的边境线长达公里,与对面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海兰泡)是中国与独联体国家7公里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直接对接的城市。

走在街上跟当地做生意的小贩聊天时他们都会说,前几年卢布贬值前(年12月5日这一天,卢布暴跌了50%,俄罗斯人出国游玩的话成本相当于增加了50%),有相当多的俄罗斯人过来游玩和生活,街上随处可见。根据我们的观察,除了中央步行街看到不少俄罗斯游客外,就其他街道我们一路溜达过来确实并不多见。

虽然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就隔了条黑龙江,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冬季结冰可以直接开车来往。但两个城市真正的商业往来其实在年才逐步打开,而且还是彼此的旅游者先“登门拜访”(这一年的9月,两个城市开通了“一日游”),直到年我们以一船西瓜换回吨化肥才算首开中俄边贸,结束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局面。

这一破局,接着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开张的大黑河岛民贸市场上,中俄的生意人物物交换的贸易可以说是如火如荼。我们以前都听说俄国的轻工业不行,这一点在黑河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两三件皮夹克在大黑河岛民贸市场上就可以换到一件银狐领的大衣。这种商业模式催生了一个奇特景象:据说一入冬,黑河这边的国人穿戴都是俄式毛领大衣,浓浓的俄罗斯风味。而对岸俄罗斯人则是满大街穿着我们这边产的羽绒服和皮夹克。这个场面很有喜感。

当晚我们就住在大黑河岛上的一个宾馆,通过窗户就可以看到对岸夜色中灯火通明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有意思的是,对面的建筑一点也不是莫斯科红场的俄式风格,反倒是我们这边常规的高楼大厦。看来两岸文化的融合和影响对彼此来说都是深层的。

遗憾的是第二天一早出发的时候,中俄自由贸易城还没开张,要不然也可以看看现今的中俄民贸市场是否依旧那般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以下为图说

▲根据导航,从同江到黑河的路程在公里左右,先走G哈同高速再走国道鹤嫩公路差不多要11个小时多点,如果不走高速,选择国道+鹤嫩公路的路线,则要多出近3个小时。所以我们把伊春设为了一个途经点,晚上过一夜。另外,从同江到嘉荫这段没法贴着黑龙江走,可能是没有路,或者导航没法给出一条路

▲从同江的三江口准备往伊春行进的时候,下起了小雨。不过路上没开多久小雨便止,天空也显出了它的本色蓝,尽管白云压的有些低

▲赶夜路都是迫不得已,还好路况都不错,会车也少。基本都是小新在开,年轻人的体力确实好,明感自己比两年前的体力差了一截

▲紧赶慢赶,抵达伊春城市外围的时候也已经晚上九点多,这边各种拆建和修路。一路上经过了双鸭山市和佳木斯市,但是都没有停车。赶了一天的路,此时我们仨都已经很疲乏,也没有往伊春市中心去逛逛的欲望(这个点应该也没什么人了),于是就在靠近市*府的边上找了一家旅店住下

▲到达伊春市*府门口打卡的时候差不多是早上八点半左右,直晒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但是,天真的蓝。在这边,霾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

▲伊春的宣传广告打出的是“森林里的城市”,就我们在伊春外围开车简单逛了逛,认为这个广告语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森林覆盖率80%以上,这分明就是一座森林公园

▲咦?上甘岭原来在这里?

▲电影《上甘岭》中的上甘岭其实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个上甘岭是伊春的上甘岭区,非彼上甘岭。说的有些绕,不管了,先拍照再说,以后面这块碑石为凭

▲原本想当然的以为小兴安岭也是绵延的群山,但实际上山(或者说有点高度的山)并不多,而是绵延不绝的山林。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在伊春市乌伊岭区中北部和嘉荫县的西南部交界处,我们往黑河走也是经过嘉荫县,刚好差不多横穿了小兴安岭。据资料称,小兴安岭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米。我们一路向北,越走月宽广平坦

▲偶有一些骑行的骑友,但一路开过来,碰到的并不多。如此美景,车流又少,其实很适合骑行

▲驰骋在这样的蓝天白云树林茂密的路上,是一种享受

▲途经一个小村庄。国境线上一路经过的村庄都不大,多数都是几户人家为一村,地广人稀

▲在桥上遇见两位大叔,热情地跟我们讲了关于这座桥的趣事。这座桥叫“逊别拉河大桥”,当时这两位大叔在介绍这桥名的时候说那个“别”是“鳖”,王八的意思,说的很有趣,只是光顾着聊天忘记写笔记,聊天内容已经忘的一干二净,只记得这两位热情的东北大叔非常热情有趣,我们还特意打了个卡▲就是在嘉荫县这个小镇的街口,我们非常满足的吃完了半个西瓜,带着一份小小的美好回忆继续赶路

▲看到前面一处云与天地相接,应该是大雨形成的雾气所致。这种云雨天气在南方还是比较少见的,过去在西北地区也见到过几回,大自然还挺神奇的

▲大面积种植的大豆,这才是东北该有的种植规模

▲意外途经瑷珲古镇,就是签订《瑷珲条约》的地方

▲很遗憾,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下午五点多,瑷珲历史陈列馆是每天下午四点闭馆,不需要买门票。镇上还有瑷珲海关遗址博物馆、瑷珲知青博物馆也都是免费的,可惜我们因为时间原因都没能参观

▲瑷珲古镇跟我们想象中的古镇完全不一样,没有小桥流水,也没有马头墙琉璃瓦,更没有人来人往的熙熙人群。不大的镇子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房子破败,就像废城

▲这位大爷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居民之一,耳朵很背,我扯着嗓子跟他唠了两句。据他所说年轻人基本都往黑河、伊春去发展了,留在这里的人已经没多少。他所住的这栋楼已经对面的那栋,因为建好的时候就没通暖气,所以就他家一户人住着

▲从瑷珲古镇出来后便遭遇了一场倾盆大雨,雨刮器已经来不及工作,应该就是前面我们看到的那一大片黑云所致

▲从瑷珲镇出来后经过王肃烈士殉难地。这片土地曾经是苦难地,为这些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黑河就在前方

▲这是我们进入黑河市拍摄的第一个视频里的截图,有俄罗斯建筑的风格,也有着小城特有的气息,只是街道特别整洁干净

▲黑河市人民*府纪念打卡,*府大楼虽然看着有些年头,依然不失庄严大气

▲打完卡后已是日暮时分

▲听说黑河学院附近有条美食街,结果找过去什么都没有,只能撤回

▲最后晚餐找了大众点评上排名靠前的腰子姐烧烤,店面装修很“网红”,进店后一位经理模样的人员来一句“来了老弟”,倒是挺亲切

▲就一家烧烤店的装修来说,腰子姐的装修是很文艺范,带有典型的网红气质

▲只是除了烤土司面包得到一致认可,其他的烧烤味道一般,不能说难吃,但也绝算不上好吃。此时不禁让人想起延吉的小串和绥芬河的俄式烧烤。还有这个辣炒小仁仙,完全被名字吸引,原来就是炒蛏子,不过这也算长见识了,第一次知道蛏子还有这个昵称

▲吃完晚饭在黑河的街道上逛,顺便找找合适的宾馆。这边很多宾馆不一定会挂网上

▲一位送外卖的小哥从我们身边穿过。这边送外卖的基本都是开三轮的,是电瓶的续航能力更强,还是装的更多?

▲溜达到黑河中央街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半左右,很多店已经关门。据说这条街是满街的东北秧歌,且花样多,显然我们错过了最热闹的时间点。不过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俄罗斯朋友在逛,这种套圈圈的游戏,深得俄罗斯小朋友喜欢,图中这两位小朋友已经让老爹掏了多,收获慢慢一堆,我们花了20元套得一瓶绿茶,一瓶车载香水和一个梳子,还算不错

▲在中央街上还伫立着普希金的一座雕像,原来是这家名为普希金书店做的招牌广告

▲最后在大黑河岛上找到一家宾馆,可直接看到对岸的俄罗斯,晚上那边也是灯火通明。大黑河岛是黑龙江上的一个面积较大的岛,当地人多简称之为大岛,距离对面的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只有米。这座城是在《瑷珲条约》中割让给俄方的,原名叫“海兰泡”,让人不禁又想起“海参崴”

友情提示?

精彩在下一篇!

《车行迹》

作者:余生

推荐阅读

?第十三篇:《东极抚远,这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最东”》

?第十二篇:《驶进“北大荒”》

?第十一篇:《绥芬河,曾经的“国境商都”今安在?》

?第十篇:《朝鲜一日游,你会期待看到什么?》

?第九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东宁》

?第八篇:《尝遍五味杂陈的“东北金三角”—延边》

?第七篇:《茫然而疏离的延边龙井市》

?第六篇:《长白山为什么不能成就白山这座城?》

?第五篇:《隐秘于长白山的江南小城—集安》

?第四篇:《看不透的丹东》

?第三篇:《身临“甲午海战”战场,邓世昌埋于此终可安息九泉》

?第二篇:《为什么这些年我们中国的国境线变长了?》

?第一篇:《为工作,为人生!穿越国境线前夜,我在想什么?》

长期招聘撰稿人、汽车编辑,简历发至邮箱:

car1q85

.
1
查看完整版本: 穿过小兴安岭到黑河